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

銀色海嘯下的黒色暗潮:老年憂鬱症

銀色海嘯下的黑色暗潮: 老年憂鬱症
台灣的老人越來越多,但是憂鬱的老人也越來越多嗎? 答案恐怕是肯定的,隨著銀色海嘯一起襲來的,還有隱身在這波濤下的黑色暗潮。根據高雄醫學大學在南部所進行的研究,可以推測台灣約有10%憂鬱的老人有潛在的憂鬱情緒問題。其中,居住在護理之家的老年住民,更是高達30%以上有憂鬱的症狀。經過估算,全臺至少有三十一萬名老人受到憂鬱症的困擾。但這些有情緒困擾的銀髮長輩,卻僅有一小部分曾經就醫治療,亟需親友及社會的關心與協助。
在醫學定義上,老年憂鬱症包括了兩大族群,一組是年輕時即罹患有有憂鬱症,如今邁入老年的個案。另一組則是指年齡超過五十五歲後,才首度罹患憂鬱症的晚發個案。老年人罹患憂鬱症,有幾個特徵與成年人不同。首先,青壯年人比較能直接且明確的說出自己有情緒的問題,有些人甚至會主動表明自己需要協助或治療;相反的,老年人較無法清楚且主動地表達出自己的憂鬱,因此常被忽略了可能有此方面的需求。其次,老人家受到健康教育不足以及傳統文化的影響,常排斥就診精神身心科,反而多以「痠痛、胸悶、頭暈」等身體不適的抱怨來替代內心不舒服的表達,容易被當作是罹患了其他身體疾病來處理。除此之外,老年憂鬱症,也容易影響到大腦的認知功能,長輩常會抱怨記不住生活事物,也容易被誤以為是得了失智症。另外就是突然出現大小便控制變差、食慾減退,疼痛增強,但身體檢查卻無特別變化等,「難以解釋的功能退化」,也可能是老年憂鬱症的影響。 
老年憂鬱症對於罹病的人本身,不只是帶來情緒上的受苦,也會導致一個人的失能。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,憂鬱會影響到老人家的身體健康,導致老化加速,惡化原本就已有的慢性疾病。舉例來說,憂鬱症可影響心肌梗塞或冠心病患的存活率,差距可達兩倍之多。憂鬱也會影響到中風病人的功能回復以及生命年限。老年憂鬱症跟老年自殺行為更是息息相關,憂鬱是老年自殺最重要的危險因子。根據內政部公布的統計報告,每十萬老年人口自殺人數約在三四十人左右,不但較青壯年人高,也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,實在令人憂心。
追求無齡世代,希望國有一老,如有一寶。基礎就在於如何能健康老化,保有活力。關鍵之一,就是「無憂老化」。多點關心,積極面對,一同攜手越過暗潮,讓生命閃耀銀色光彩。

作者: 蔡佳芬醫師  原載於爽報


2017年1月23日 星期一

牽手後,練習放手。

「醫師,我越來越老了,這次身體真的撐不住。」照顧失智丈夫多年的顏奶奶,最近被診斷出罹患癌症,體重急遽減輕,氣力也大不如前。終於等到她這麼說,我並不意外,甚至有點鬆一口氣。 
「奶奶,您下個月還得住院開刀,後面幾個月還得接受化學藥物治療,真的很辛苦。」過去幾年,奶奶不管是感冒不適,或是跌倒摔傷,無論旁人如何勸說,都還是堅持要親自照顧爺爺。心裡明白他們鶼鰈情深,但是老老照顧的光景,令人無法不擔憂。 
「我在想,這次,這次應該是要把他送到安養院才行。唉。。。」爺爺這幾天病了,反覆發燒,神智混亂,吃不好,睡不著,把照顧他的奶奶搞得幾天幾夜都沒法休息。再這樣下去真的兩人都會倒下。 
「這件事我們討論過幾次了,或許這個點的確是到了。」奶奶欲言又止,最後緩緩地點了點頭,眼淚又流了下來。跟奶奶討論之後,決定先安排爺爺住院,打上點滴抗生素,接受緩和治療,同時也讓奶奶喘息一下。住院喘息天數有限,擔心來不及找到適合的安置機構。我立即轉告團隊的社工同仁,萬千叮囑要儘速協助奶奶尋找安養護機構。 
爺爺住院後,身體與精神情況時好時壞。日子好的時候,早晨起來時神智清明,雖不認得這裡是哪兒,為何會住院,但可以對著醫療團隊表示,「隔壁這是我太太,她很好,都是她照顧我。」,不時摸摸妻子的手,對於自己無法確定的事,頻頻望向妻子求助,不時摸摸妻子的手,不願她離開身邊。有時奶奶只是去上個廁所或是去買點東西吃,爺爺便有些焦躁地等在病房門口,不停地問上一千零一次,「我太太呢?她去哪兒了。」日子不好的時候,爺爺一早醒來便大發脾氣,無法輕易和緩下來。時常連太太都不認得。醫師護士過去安撫,也是漲紅了臉,堅持我們跟太太是同夥的,偷走他的錢財衣物,還想謀害他。太太俟過身去想要勸服他,爺爺卻激動地從輪椅上站起來,出手就是一陣推打,口裡不停謾罵。奶奶邊挨罵邊哭。其餘多數的時候,爺爺都在虛談過去的故事,一會兒把我當成以前鄰居的女兒,不停邀請我到故居坐坐。一會兒終於搞清楚我是照顧他多年的醫師,反覆跟我抱怨膝蓋酸痛走不動。由於他心肺功能都不好,說著說著不是費力喘氣,就是突然狂咳起來,嘴唇發紫,需要吸點氧氣才能勉強回穩。除了發燒之外,這些情況並非是這次才特有的情況,而是顏爺爺失智後的日常。 
入院前急切想找到適合安養護機構的奶奶,入院後卻變得不太積極處理此事。協助的同仁不免覺得有點納悶。 有日,接到電話通知,說奶奶在病房哭泣,我匆匆趕到。當天稍早,社工師依據爺爺的病況,並考量奶奶的需求,搜集了適合的養護機構名單,請護理師轉交,沒想到奶奶一看到那疊資料,原本壓抑的情緒,就再也控制不住。 「醫生啊,你懂嗎?牽手一輩子,叫我怎麼放手。」奶奶放聲號哭。我沒有回話,只是靜靜地看著奶奶,遞上面紙,任由她在會談室裡哭泣。漫長數十載的牽絆,超越我現在的年歲,我真的能懂嗎?僅僅試著想像,心中便感到一陣酸楚。倘若加上歲月發酵過的重量,應該是比這強烈上數百倍吧。 「可是,我真的沒辦法了。」不捨離開伴侶的痛苦,拉鋸著長年照顧丈夫的勞苦,才走到今天的吧。在人生的磨難中不停被拉扯,奶奶幾乎是要承受不住了。 「奶奶,爺爺這些年多虧有您照顧。但是妳自己身體的情形也要多考慮。』我將社工準備的養護機構資料放在桌上,輕輕地拍了奶奶的背,低聲告訴她,不急著馬上下決定,可以再想想,如果有需要幫忙的地方,團隊都會盡力協助。 
隔天一早,彷彿是想通了甚麼似地,奶奶便拿著社工師早就準備好的機構名單,逐一實地參觀訪視。最後選定了一家中意的安養護機構。我們也依照入住的規範,協助完成健康檢查的項目,列印病例摘要,到了辦理出院的日子,奶奶安排好了車子接送,要把顏爺爺轉到養護機構去長住。奶奶站在病房門口深深地鞠躬向大家致意,臉上的表情卻彷彿要送爺爺出征似地,她說自己已經準備好了。我輕聲安慰她,之後還是會需要定期回診,幾週後就再見面了。 
隔了一個月,奶奶依預約掛號的時間,回來返診。 
「最近情況怎麼樣?爺爺去住那裏還習慣嗎? 」我關心地詢問。 
「謝謝醫師,那裏環境不錯,工作人員也都很照顧。」聽到奶奶如此回答,我正慶幸爺爺能轉到適合的養護機構。正以為這樣奶奶也能放心時,她臉色一變,開始抱怨了起來。 
「他們餵他吃,他就吃。反而我去看他時,他不肯吃東西。」奶奶似乎有點生氣。 
「才幾個月,他好像就不認識我了。」她嘆了口氣。我正想著要用哪句話安慰她時,奶奶接著說。「他是不是退化太快了,是不是因為我把他送到那裏去才會這樣?我每天晚上只要想到這個,就睡不好。」說著說著,奶奶又開始哭了起來。安置爺爺所帶來的種種想法,化為黑夜的夢靨,讓人不成眠。靜靜地聆聽她訴說,因為這是個不容易的過程。現實的問題我們討論過了,醫學的問題我也解釋過了。生命的答案卻不是用道理可以簡單帶過。我等待她哭泣,因為我知道哭過之後她會好一些。然後我會提醒她,她依然處置得很好。然後我會告訴她,爺爺並沒有更不好。我會讓她明白,這段旅程的終點鄰近了,或早或晚,無法預期,但我們會一起走過。 
人常常沒有自己想的那樣脆弱,也沒有那麼勇敢。有句話說,面對生命,我們需要謙卑。其實我想說,面對人生,我們需要多練習。沒有哪個人,是生下來就知道怎樣面對這個人生的。練習愛人,也練習愛自己,練習不放棄,也練習放手。放手不是放棄,是讓彼此寬心的練習。

台北榮總精神部 蔡佳芬醫師

原載於 皇冠雜誌2017年1月號